植物的分类方法 植物如何分类
植物种类繁多,要了解掌握如此多的植物,必须要将它们分类汇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植物是如何被分类的。 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目前在已被发现和记载的有36万多种,我国就有高等植物3万种以上,其中木本植物7000多种(包括乔木2000多种)。这样多的植物,没有科学的分法去分类和鉴别,就无法对植物进行利用,甚至还可能因误认而发生不良后果。例如,调味的八角和毒八角(草莽),形态十分相似,若无分类知识,难以区别,误食则会中毒。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时候,如果不能识别树种,就不能正确估算各类林木的木材蓄积量以及各类林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经过人类的长期生产实践和植物学家的研究,人们认识到,现在生存的植物种类虽然多种多样,但他们都来自共同的祖先,植物与植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因此人们就根据植物的亲疏远近,把他们分门别类,建立起一个足以说明植物亲疏关系和进化顺序的分类系统,以便人对植物进行鉴别和利用。 植物依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营养来源的不同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依据是否形成种子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还可依据种子结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现介绍如下: 一、自养植物与异养植物 根据生命活动所需有机物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能自己合成有机物的是自养型植物;依赖于现成有机物的是异养植物。 二、孢子植物与种子植物 植物依据能否形成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又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均通过孢子进行生殖,进化顺序由低到高依次为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对陆地的适应能力很强,依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有果皮)和裸子植物(无果皮)。 三、被子植物中的常见类型 被子植物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其中,胚由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组成。有的种子有胚乳,有的种子无胚乳。 为了建立分类系统,首先必须确定分类的各级单位,常用的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很高级单位,种是很基本单位。 在上述各级分类单位中,是具有相似形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和要求一定生存条件的无数个体的总和,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分区。因此,每一个“种”都有自己的特定的本质特性,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种”。 由于同一种所包括的无数个体,在其分布内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因而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当某些个体积累了一定数量、稳定的、可遗传的新的变异特性时,便会在种的内部发生变异,产生出变种。如大果山楂,因果较山楂大而列为变种。具有亲缘关系的种,集合为一属,由相近亲缘关系的属组成科,由相近的科组成目。如此类推,由目组成纲,由纲组成门,由门组成界。 景观植物简单地可分为六大类: 1、乔木 如:香樟、广玉兰、棕榈、杨柳、枫杨、乌桕、槐树、梧桐、悬铃木(法国梧桐)、合欢、银杏、雪松、龙柏、马尾松、水杉、金钱松,云杉、桂花、龙眼,榉树、朴树,栾树、金桂、泡桐、紫叶李、池杉、落羽杉、侧柏、刺柏、白玉兰、紫玉兰荷花玉兰等。 2、灌木 如:大叶黄杨、橘树、珊瑚树、海桐、桂花、迎春、金叶女贞、栀子、山茶、杜鹃、丝兰、苏铁、樱花、白玉兰、桃树、腊梅、槭树、垂丝海棠、芙蓉、石榴、罗汉松、翠柏、五针松,紫薇、紫荆、红枫,樱桃、碧桃、榆叶梅、荚蒾、十大功劳紫叶小檗等。 3、藤木植物 如:紫藤、络实、地棉(爬山虎)、常春藤等。 4、草坪 如:天鹅绒草、结缕草、麦冬草、高羊茅、马尼拉草,早熟禾、地毯草、绒毛翦股颖、红顶草、黑麦草、细叶苔草等。 5、花卉 如:太阳花、长生菊、一串红、美人焦、五色苋、甘蓝、菊花、兰花、蔷薇,牡丹、百日草、鸡冠花、美女樱、红黄草、五色椒,金鱼草、金盏、高雪轮、紫萝兰、桂竹香,石竹、芙蓉葵、牡丹、落新妇、荷兰菊等。 6、竹类 如:观音竹、慈孝竹、佛肚竹、碧玉镶黄金等。 以上便是我为大家总结的植物的分类方法,植物如何分类的全部内容,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
被子植物的发展及地理分区
被子植物在新生代占主要地位并得到突发演化,裸子植物和蕨类等只占次要地位。古近纪被子植物基本上是乔木,到新近纪,植物界已基本上由现代属组成,并有大量的现生种。
中国古近纪、新近纪植物群有两个发展阶段。古近纪是木本植物大展阶段,以木本被子植物的乔、灌木繁盛为主。新近纪是草本植物大发展阶段,草本植物逐渐增多,大量的现代种属出现。
古近纪、新近纪的植物地理分区,一般分为泛北极植物区、热带植物区及南极植物区。而热带植物区由于东西半球组成不同,有人进一步分为次一级的古热带植物区(东半球)和新热带植物区(西半球)。
泛北极植物区属温带型,以落叶乔、灌木为主(图10-4中1,2,3,4,5,6)。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属于此植物区南部。热带植物区,由于东西两半球组成不同,又可分为古热带植物区(东半球)和新热带植物区(西半球)。古热带植物区北界,大约穿过英格兰中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波罗的海区、俄罗斯中部、咸海、巴尔喀什湖一带,我国南方位于此植物区的北部。区内植物群以常绿树为主,(图10-4中7),也有大型蕨类。南极植物区所知不多。上述植物区的划分至渐新世末变化不多,到新近纪,则有些变化表现在温带型植物群向南迁移。
图10-4 新生代植物
(据温献得,1998)
1—栎(Quercus);2—山毛榉(Fagus);3—木兰(Magnolia);4—桦(Betula);5—杨(Populus);6—红杉(Sepuoia);7—樟(Cinnamomun)
现代植物分布特征
第四纪的植物种类基本上是现生种或现生种的亚种,在生态类型上与现生种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现代植物的分布特征和生态类型是我们研究第四纪植物群的基础。
图 9-3 植物的纬度和高度分带示意图(据中山大学等,1979)上为山地分带; 下为纬度分带
现代植物的分布受气候条件(如年降水、年均温、很热月份气温、很冷月份气温等)的控制,故有非常明显的纬向分带和垂向(高度)分带。北半球的植物纬向分带很完整和很清晰,从南(赤道)到北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 温 带 针 叶 林(也 称 泰 加林)-苔原植被带。在大陆性气候显著的欧亚大陆中部和受东北信风带影响的西部,分布有草原和荒漠景观。在这几个植物带中,热带雨林植物种类很丰富,结构很复杂,生物的生产量很大,生态作用很强; 而苔原植被带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生产量小。植物的垂直分带与地形和所处的纬度有关,在低纬度地区,山地越高,植物的垂直分带越清晰,分出的植物带就越多,如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可分出热带森林、亚热带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草原草甸、地衣植物带; 而在高纬度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植物的分带明显减弱(图 9-3)。在通常情况下,山地基部为当地纬度分带的植物组合,向上依次出现相当更北纬度带的植物类型。就同一植物带而言,越是向北,分布的高度就越低。
中国现代植物分布可分为三个大区(图 9-4),即东部湿润森林区、西部干旱草原荒漠区和青藏高原寒冷草原草甸区。
图 9-4 中国现代植物分区(据吴征镒,1979)
植物区系分区单位是什么
又称地球植物区系分区。根据植物区系成分、性质、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相似程度及密切程度,把地球表面的植物区系划分为若干从属的植物区系单位。区系分区通常采用A.恩格勒创立的发生学原则,即首先查明各分类学单位(科、属、种)的分布区,确定各地特有成分,同时考虑各地的地质历史及相应的气候变化,植物区系的起源、发展及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划分高级分区单位时,主要依据古地理特征、植物区系的发展史及具有代表意义的特征科或属;划分较低级分区单位时,主要依据植物区系内特有种和现代地理条件(地貌、气候、土壤等)的地方特征。利用植物区系线法进行分区,即将不同等级分类单位的分布图重叠,在分布区边界密集的地方确定分区界线。系统地划分世界植物区系的首推丹麦植物学家J. F.绍(Schouw ),他将世界植物区系划分为25个域,同时将其中一些域进一步划分为省。O.德鲁特和L.狄尔斯建立了目前世界植物区系分区系统的雏型,他们先后划分了6个区(界或域)。随后,狄尔斯和恩格勒发展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世界植物区系分区系统。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古德(1974)和塔赫他间(1978)的分区系统,两系统都分为6个植物区,划分得更细,能更好地反映世界植物区系发生历史的区域差异和地区内各地植物区系的特征。
资料来源:知识百科
《中国植被》对我国植被的8个分区
1.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
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的落叶针叶林是欧亚大陆北方针叶林的一部分,属于东西伯利亚南部落叶针叶林沿山地向南的延续部分。
大兴安岭山地海拔高度约600-1000米,有些山峰接近1400米。年平均温度为-1.2℃——-5℃以下,七月平均气温为16~20℃,全年积温(持续日均温10℃之总和)为1100-1700℃,无霜期为70-100天,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由于生长素气温低,空气相对湿度较大。
山地下部为棕色森林土,中上部为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均呈酸性反应。
这里的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海拔600米以下的谷地是含蒙古栎的兴安落叶松林。其它树种有黑桦、山杨、紫椴、水曲柳、黄檗等。林下灌木有二色胡枝子、榛子、毛榛等。
海拔600-1000米为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局部有樟子松林。林下灌丛有兴安杜鹃-杜香、越桔、笃斯越桔等。
海拔1100-1350米为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含有红皮云杉、岳桦等少量乔木树种。林下藓类地被层很发育,主要有塔藓、毛梳藓、树藓等,树杆上有黑树发藓,但没有松罗。
海拔1350米以上的顶部为匍匐生长的偃松矮曲林,还有桦属植物和越桔,它们也都变成了高山型植物。
这里农业不发达。在平坦谷地有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如马铃薯、甘兰、春大麦等。果树有李子、山杏、山荆子以及野生的山果品——牙疙疸等。
2.东北、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域包括本区东北东部山地,华北山地,山东、辽东丘陵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等地。由于南北热量条件的差异,可分为以下两个植被带:
1.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2.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
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
本区域包括淮河、秦岭到南岭之间的广大亚热带地区,向西直到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地。我国亚热带是世界上南北两半球同纬度地区,很好的面积很广大的湿润亚热带,这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这里气候温热多雨。无霜期长达240——300天,7110℃年积温为4500——7500℃,年平均气温为14——21℃,很热月七月均温为28——29℃,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集中在5——9月,但不像华北地区那样特别集中。在这样温湿的气候下,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竹林,在山地上部和石灰岩山地为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本区域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亚区域,大致以松潘、泸定、水城、百色一线为界。
东部亚区域
西部亚区域
4.华南、西南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
华南、西南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
这一区域包括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广东、广西、台湾四省、区的南部以及西藏东南缘山地和南海诸岛。它是我国热量很充足的地区,全年积温为7500——9000℃或更高,年平均气温为21——25.5℃,一月平均气温为12——20℃,年降雨量为1200——2200毫米。这里的代表性植被是常绿阔叶雨林和季雨林。树木有老茎生花、板状根、气根、滴水叶尖等热带植物形态特征以及大量的藤本植物、纹杀植物、附生植物等热带热带植物生活型特征。按照热量条件和植被特点,本区域可分为两个植被带。
北部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带:
5.内蒙、东北温带草原区域
V.内蒙、东北温带草原区域:
包括东北平原、内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年降水量为300——500毫米,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植被主要为禾草草原,以耐旱的多年生根茎禾本科草类为主。植物有明显的旱生形态,如叶子卷曲、细长,深根系,茎、叶上有茸毛等。
本区域可以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森林摹。
东北、内蒙东部草甸草原带:
内蒙中部典型草原带:
内蒙西部荒漠化草原: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
6.西北温带荒漠区域
VI.西北温带荒漠区域
我国荒漠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在200毫米以下,很多地方不到100毫米,甚至不到10毫米,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和极端干旱气候。这里的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特征,其旱生形态有:叶片缩小,叶子退化成刺,叶片完全退化,茎、叶被有密集的绒毛,或出现肉质茎和肉质叶等,以便减少水分蒸发或贮集水分。同时这里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有的深达几十米,有的根系重量是地上部分的8——10倍,这样便能从土层的深度和广度吸收水分。这是在干旱生态环境下植物长期适应演化的结果。我国荒漠区域大致可分为三个带或区。
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北疆温带半灌木、小乔木荒漠带:
南疆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带:
7.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域
VII.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域:
本区域包括青海和西藏东南半部的大部分地区,并包括川西和云南西北部部分地区。高原面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山地都超过5000米,东部边缘的深切河谷可低于4000米。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天气多变而凉爽。年平均气温1——6℃,一月均温-3——-10℃,七月均温10——15℃,年降水量约300——500毫米。植被的特点是草类普遍低矮,叶片缩小,以适应寒冷多风的气候。可分两个植被带。
高寒草甸带:
高寒草原带
8.高寒荒漠区域
VIII.高寒荒漠区域
分布在西藏西北部,海拔高度在4500——5000米以上。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不到20毫米,气候特点是寒冷而干燥,全年平均气温在℃左右,但夏季白天气温经常升高到20℃以上。
植被是以垫状驼绒黎、藏亚菊、蒿类为主的高寒荒漠。
植物园的分区有哪些
植物园无论是全国性的还是地方性的,是属于科学院还是属于高等院校,也无论承担的科研、科普任务如何,其规划设计都既要满足科学的要求,又要具有园林的外貌。其用地按功能和性质可分为科学实验用地、生活服务用地、展览区。
1.科学实验用地
包括办公室、实验楼、标本室、图书馆、试验地、苗圃等。这一区多设在园中一角,对外联系方便,但不对外开放,与展览区有一定的分隔,以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2.生活服务用地如管理区、宿舍、食堂、车库等服务性用地,可与其他两区分开,另辟出入口。
3.展览区
一般约占植物园总面积的1/2以上,内容丰富多采,是科普教育及游览休息的重要园地,也是体现园林外貌的主要部分,是规划设计的重点地区。而园中植物的布置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按照植物进化和分类系统排列布局的分区,称为植物进化系统专类区,或称系统园、树木园等。该专类园以植物分类学为理论基础,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将植物按照进化顺序排列布置,反映了植物界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进化的过程。它可以任何等级上的一个分类单位为基础,如一个纲、目、科、属或种。目前运用较多的分类系统有Engler(恩格勒)系统、Hutchinson(哈钦松)系统、Cronqust(克朗奎斯特)系统、Hutchinson(哈钦松)系统、Takhtajan(塔赫他间)系统等。
(2)按照植物地理来源布置的专类区以植物地理学为基础。收集来自世界各地某些地区的植物。该专类区,往往是要展示具有特别趣味的植物类型及其原产地和分布情况,比如澳大利亚的山龙眼科植物、马达加斯加岛的棕榈科植物、热带美洲的附生凤梨科植物、西南欧的'球根植物等。按照植物地理来源或以植物区系布局的专类园,可以增进人们对世界各地植物种类、植被类型及所依附的自然地理条件的认识,加深对世界各地植物资源的了解。
(3)按照植被类型布局,所谓植被类型,即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根据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不同的植物群落。大多植被类型专类区,是为了保护展示当地本土植物而建立的,目的是指导重建和恢复真正的自然生境,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例如,古巴哈瓦那*植物园的蛇纹岩地区植被;我国吉林长春森林植物园的长白山地区植被,西双版纳热带植被,湖南南岳植物园的低丘陵植被等。
(4)按照植物生长所处生境布局该专类区,通过运用适合在同一生境下生长的植物造景,来表现此生境特有的植物景观。表现的主体是植物,表现主题则是不同类型的生境。根据植物对其主要影响环境因子要求的不同,形成了多样的专类园。其中,根据植物对水分的不同适应性,可分为水生植物区、湿生植物区、中生植物区、旱生植物区;根据植物对不同土壤的要求,有岩石园、盐生园、沙漠植物区、沙旱生植物区等;根据光照和温度条件的不同,有阴生植物区、高山植物区等。
(5)按照亲缘关系相近原则布局,将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如同科或亚科、同属、同种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布局而组成的植物专类区。其中同种植物专类区,是由该种植物的不同品种及变种组成。这类专类区(园)的主题植物在花期常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梅园、菊圃、牡丹园、月季园、荷园、樱花园、桂花园等。植物园中同种植物专类区的数量相对较少,多半会引入其他亲缘关系相近的种,组成同属植物专类区。
治疗癫痫病价格
治癫痫病哪家医院很好
小儿癫痫治疗
有什么药治癫痫
很快的癫痫病治疗方法